《草原悲情—蒙古马》精彩文章连载(一)

[复制链接]
lisa_212 发表于 2012-2-10 14:11:0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200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说明:本篇摘自《中国科学探险》杂志,因文章写的好,故打上来跟大家分享下。。里面的内容看完令我心酸。。

引言:

蒙古马改变了世界,但世界却抛弃了它。

13世纪的蒙古高原上,成吉思汗的万千铁骑,曾如疾风暴雨般横扫亚欧大陆。如今,那些昔日勇士胯下的骏马,在草原退化的背景下和全年禁牧的政策夹缝中,已日益衰减至需要紧急保种的生死边缘。

没有马奔跑的草原,是没有灵魂的草原。

蒙古马和与之而生的游牧文化正渐行退入历史深处,少了它们奔腾的身影,草原日渐寂寥;如今游牧生活渐行渐远,也许尚未真正开启的现代赛马业,将为这个草原上古老而自由的精灵带来一线新的生机。

长生天赐给蒙古人以骏马,他们与骏马结下了不解之缘。

蒙古人自古崇尚骏马,他们将飞马作为信仰的图腾;如果没有马,蒙古族男人就像没了退、灵魂和尊严;蒙古人与骏马之间没有主仆之分,有的只是战友与伙伴之情;只要有蒙古人的地方,马是不会绝迹的。

《牧马人》

风吹草低见牛羊

呼伦贝尔泥土都带香

一挥手雄鹰在肩膀

把天地都收进胸膛

家在奔驰马背上

游牧民族热爱着远方

被风霜雕刻的脸庞

从出生就有的沧桑

牧马人还在流浪

他追随着迁徙的草场

寂寞时歌声悠扬

那支长调世代传唱

牧马人还在流浪

他身后是落下的夕阳

马头琴对着这月亮

没人知道他的忧伤

天苍苍,野茫茫

自由象风一样

那是伸手可及的天堂

天苍苍,野茫茫

人心洁净安详

那是已回不去的故乡

(编者去克什克腾旗当地一牧民宝音达来家体验牧民生活)

爷爷牧马时间:1930-1950年代

“牧马人是草原最骄傲的职业,只有最高贵勇敢的人才干得了。。。”

今年50岁的宝音达来是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牧马人,他有着黑红色的圆脸和敦实的身材,脸上总是挂着羞涩的表情和憨憨的笑容。只有当他跨上自己那匹乌黑的骏马,挥起马鞭,在扬起的沙尘中呼啸着奔跑起来,才会显出蒙古族汉子特有的英武之气。

宝音达来的家族牧马有多少代了,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他能清晰记得的情况是爷爷就是个牧马人。“在爷爷的时代,牧马人是草原上最令男人骄傲的职业,最高贵、最勇敢的牧民才干得了。我的爷爷就是个非常有名的牧马人。”最多时,宝音达来的爷爷替全嘎查(村)的人放牧着1000多匹马。那是,马群在四、五十万亩广阔的草原上自由驰骋,可谓称得上是真正的“天马行空”。

这个世界上,找不到第二种动物像马这样,它是富有野性之美的生灵,但却是一种家畜,它被人驯养了几万年,为人工作,被人役使,任劳任怨,在工业革命以前,它是人类最重要的动力,但它始终是野性的,每一匹马都热爱自由,每一匹马都需要驯化才能与人合作,而即使把它驯化了,当它的鞍子卸掉,笼头摘掉,它依然自由奔跑,像个野生动物。

蒙古人养马和世界上许多民族不一样,从不给马建立房舍、马厩,而是让马在草原上自由奔跑,并让它们按照自然习性组织家庭,四处迁徙,马的家庭由儿马即种公马管理,每群十几到三十几匹不等。“马这个动物需要自由,越把它养的自由,它就会长寿,体质就会好,越把它圈起来,越不行。”宝音达来说。

蒙古人的坐骑并不是整天都拴着,也不是每天骑,尤其是母马因为要生小马驹,有几个月是不能骑的。“我爷爷放马是游牧,在四、五十万亩的土地上游牧,从现在达里淖尔镇到白音查干南边的五队镇,也就是现在的贡格尔草原这一大片都可以自由奔跑。”那个时候,马的成活率很低,有10匹母马第二年也就是得到两三匹小马驹,野生动物多,主人照顾的也少,有一部分被狼吃了,有一部分被冰雪冻死。“那时的马和人接触很少,很野,见到人很紧张,远远的就逃掉了。”

蒙古马在草原上的生活方式和野生的食草动物没有什么区别,在这1000多匹马中有很多家庭,每个家庭由一个儿马带着母马和两岁以下的小马组成,儿马是家长,它自己会管理马群,牧马人数马时只看儿马,只要它们在,马一个也丢不了。每年春天,儿马要赶走满虚三岁的小马,母马要到别的马群去,公马则赶出马群。过去几百上千匹马在一起放,从这群里出去的母马就可以进入没有血缘关系的马群中,成为那个家庭的成员,就像女该出嫁了一样。

和野生动物有点不同的是,牧民会把不做种马的公马骟掉,以方便管理马群,防止这些不够好的公马划拉母马,或者成天跟儿马干仗。骟马除了骑乘以外,还会跟着原来的马群,儿马不再排斥它,但是也会要求它跟母马保持距离。我在宝音达来家附近见过一群马,其中有一匹漂亮的黄膘银鬃马——银鬃很长,色彩明亮,十分飘逸,它总是站在马群边缘。宝音达来告诉我,它是匹骟马,如果进了马群,那匹矫健霸气的黑马(儿马)会往外撵,而这匹银鬃马的目光总是略带委屈。半年后我再次见到这匹银鬃马时,一个牧民牵着它,成了他的坐骑。

“在爷爷的时代,马很少丢。春天是马最虚弱的时候,它们会顺风走,有时候就会跑丢;如果不是身体虚弱的话马是逆着风走的,即使冬天刮白毛风,也不会丢”。宝音达来说,马到冬天夜里一点都不动,站在原地叹气,它们知道动了就不知道会跑到哪去了;知道哪里安全就在安全的地方不动。如果看马的人睡着了,马群动了,骑的那匹马就会拉醒他,牧马人只要顺着坐骑的感觉走,那匹马能把一群马都围在当中,一匹也丢不了。“要不我说比人强呢,不光是骑的那匹,所有的马都有这个本事。夜里聚在一起,不会走丢。如果大帮的马跑了,找不到,你就把自己的坐骑撒出去,它就能把马都找着,”宝音达来说。

宝音达来的爷爷那会儿也不是整年跟着马,一年也就两三个月,当时克什克腾的人一个主要营生是到额吉卓尔拉盐,在今天的东乌珠穆沁旗,被牧民称为“母亲”,可见当时它有多么重要。“我爷爷去过额济卓尔,还去过乌兰巴托,都是做生意,蒙古人虽然从很早起就有做贸易的传统,但却很少卖自己家的牲畜,主要还是用马驼盐做交易。”

“在我爷爷的时代,除了牧民自家用马外,其他很多地方也需要,比如邮局。那时候旗长看上哪匹马就牵走了,也不给个补偿,主要用于邮局邮递东西。”除了给邮局供马,牧民也给政府提供军马,但是宝音达来家都不外卖,“以前马往外卖的很少,主要是自己家里用,用了好几年牧民就不忍把它卖掉,一直养到老,养到死。用它的力量,但是不要它的生命,如果卖出去就不知道人家怎么弄了。”

宝音达来说:“蒙古人讲究马的灵气,马的灵气失去了,就不跟自己家一起了,交换多了,灵气就下降了。”另外以前往外换的主要不是卖钱,都是换东西,以前蒙古人办大事情,比如结婚需要银戒指,粮食,需要布做衣服,有时候就用一匹马去交换。这种马都是没用过的马,已经为家里出过力的马就不交换了。

在过去,蒙古人很忌讳把马用了好几年又卖了,认为这样不仅会毁掉马的灵气,而且把五畜的灵气都给毁了。牧民是要给马养老送终的,马死了以后,还要把马的头系上哈达搁在高处。但并不是所有的马都有这样的荣耀,主要是有功劳的马,包括骑了很久跟人有感情的马,或者生了很多小马的母马,还有用了很久的种公马等。

(未完待续)

h4v6s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