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平谈“成人与马术”--马术网分享

[复制链接]
FeLix 发表于 2017-7-14 09:14:1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6 200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成人与马术
成人在马术运动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他们是马术的发动者、组织者、也是马背上的直接参与者,这是这项运动世界范围的特征,中国也将如此。和马术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马术体系还缺少一个重要成分:我国的优质青少年没有进入马术,他们都在读书考学,这是中国特色,并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如此。那么,业内成人须要对马术发展做出更多担当。我们努力的方向应当是提高成人参与马术的程度和水平。成人上来了,有助于青少年的进入。我们要做是启蒙社会上更多成人潜在的马术意识,引导他们认识马术的实质,帮助他们安全正确地骑马,进而享受马术生活的乐趣。
马术是个庞大体系,为说话方便,简单把它分二部分:马上和马下。马上部分就是骑术,这是马术最集中的表象体现;马下部分是马术的根基,包括繁育、兽医、赛事、媒体等等专业。这里先谈对马术的认识,然后就马上部分结合个人体会,向成人马术爱好者介绍学习方法。
一,  马术是一种精神
马,激昂扬越。自古君王“马上得天下”, 丈夫“功名只向马上取”。马背之上,承载着历史,承载着荣誉。这一点上,东西方的价值认可并无二致。曾几何时,马远离了城市,但那个梦牢牢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马术的出现,释放了这个潜意识。马术,满足了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文化需要,并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使人从精神、思想、身体直到经济、生活上与马同在。享有这个生活,是人在高楼水泥、喧嚷尾气的包围中表明的一个态度,是人对自然和传统的本质追求。
马术第一讲究的是责任和关爱。父母送给孩子一匹小马,意味着从这一天起,孩子承担起照顾这个不会说话的朋友的责任:她每天放学要去打理马、要训练马、要找教练上课、要和钉蹄师合作、要和兽医讨论马儿的营养和健康。如果说,德意志民族的特性是认真和负责,那么千千万万个德国孩子正是在马房里学会的这第一课;马术还是家庭的润滑剂,马术人认为,马是家庭的一员。一个马术家庭,马是全家的纽带,什么孩子青春期逆反、和父母没有共同话题等等一堆麻烦事,一匹马就全给解决了。如果你看到德国马房里父子、母女的默契合作,不能不对我们的抱着衣服拎着饮料候站在补课教室门外的母亲们的爱心产生另一角度的思考:什么方式,才能把责任感和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爱更好传给我们的后代。
马术还代表着勇敢和超越。马术是勇敢者的运动,在德国六、七年,自己经历和看到不少摔马,这就引出德国马术场上几个最经典的鼓励:继续!战斗!决不放弃!勇敢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的必须,勇敢是需要代代相传的,马术完成着这种传递,马术还为勇敢赋予双重的意义:骑手不仅要自我勇敢,骑手还必须给马传递勇敢,那是一种特殊的感觉,骑手藉此来鼓舞着战友-马的勇敢,去共同完成超越。 马术教育骑手:勇敢必须是真实的,因为马有第六感觉,马是试金石,勇敢只有够纯够力够及时,马才有勇气去超越。 超越是马术的目的,象征着征服。对跳栏骑手,超越是可见的,有高度和难度。对其他马术骑手也是一样:追求的都是超越,超越昨天的自己。 这种超越,骑手每天是感觉得到的,但是每次的超越又使骑手看见了下一个目标。于是,积蓄勇敢,继续超越!有人说,西方人骑马,是因为有传统。我们没有过么?大清进了紫禁城,皇室宗亲也还在练骑射。 今天呢?成吉思汗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骏、汉武西域掠回的天马,已经。。。。。。不争的事实:传统丢了!这里不必去讨论原委,我们应该代之以行动。就在您看这篇小文的这一天,几十万德国人正在马背上兢兢业业,这里面有这样几位大师,他们以七、八十岁的年纪,以现世最精彻的骑术和睿智,坚持着每天马背上的追求。这也是马术的一个精神,坚持。
马术正在坚强地捍卫着传统价值。马术的定律: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付出的是勤劳、辛苦,收获的是骑术和成绩。马就像天平,他称量着主人付出的价值。无数次我们目睹:马在超过自身能力的障碍前奋发神勇,不可思议的救主于绝境。留心观察,主人多是那些待马如己的骑手。术语称此为:马(为值得的主人)战斗。这就是马术的定律,付出才能收获。世界上最好的骑手们,不论他们已经非常富有、或出身就很富有,都在牢牢地遵守着这个定律。不过,由于马术还有另一个特点:好马可以帮人更快的提高骑术,可以很快打出好成绩。于是,钱的作用出现了,富人们趋到欧洲找马,他们也确实取得了一些好成绩。连德国电视都在惋叹:德国的好马都哪里去了? 世界上有那么些人,肤色不同,心理惊人相似:剑与火的荣誉过时了,现世有钱!他们用钱制造金牌,企借金牌的光环掩住内心的自卑。辛勤劳动、艰苦付出,这些铁定美德被抛弃了,荣誉可以用钱买到,虚伪的荣誉再去巧取更多的财富。 其实金钱也一直在企图着,像控制其它资源一样,使体育成为奴隶。金钱在很多地方得逞了。但遇上马术,金钱失败了。马以他几千年的一贯在审视着眼前的一切:当钱的要求超出限度时,马拒绝。马使用各种方式:停顿、躲闪,甚至牺牲。无数原因试图从技术去解释这些每天还在各个大陆不断发生的事件,都错了,原因是马,他遵从着传统的定律,这也是自然的定律。
关于马术的内涵,国内前辈和同仁们多有深刻的文章,这里不再浪言,写几句是为了给后文骑术部分做铺垫。
二,成人学习马术的误区
误区一:为了锻炼身体来骑马。
这个出发点已经错了。须知锻炼身体有N多的方式,都比骑马省心省钱省时间。那些希望四平八稳就是增加些心肺功能的人,别来骑马,骑马是要摔的(后面要讲)。以锻炼为目的骑马的人,心里发出的信号是“使用马,”他的心没有付给马,他的感觉升不到层次, 马是试金石,当然知道人的这个想法,马就不会尊重他,后果可想;也有人习马多年,方法不对或坚持不够什么的原因,没骑出个样,以此说法为借口。
误区二:为了炫耀,美曰时尚搞马术。
功利社会媚俗已是世风,媚俗众人都能看明白,于是就改了称时尚。这样心态进入马术,炫耀的目的达不到,白费时间。 究其根,还是在马,马的本性不吃媚,以时尚来喻实是对马术的轻浮。马术追求事物的本质,要求坚持和付出。而炫耀使人走上歧路,比如1:炫耀马的血统优秀,似乎只是要皇亲嫡脉,就一定成材,而不知后天的培养才是马术之灵魂;比如2:炫耀马的昂贵价格。而不知能将一匹马的潜力通过训练提升至他的最大才是马术的荣誉。其实好马未必就价高,初而未遇伯乐而已;再比如3:炫耀取得的成绩。而不知,这是个最变化莫测的世界,没有一个高手敢妄言下一场的胜利。这里有马,马有他自己的思想。
误区三:马术一定要花很多钱。
只要走对路,初中级马术花费不大,中产阶层成人足以承担。骑术到中级的人,可以通过训练年轻马、代别人骑马等等方式,从马术中挣些钱回来;高级竞技,买马的话,是很贵的。加上马术竞技是典型的“以赛代练”,花费就很高了。
但马术也不是钱能够完全度量的。无数的实例证明,时间和勤奋在钱之上。对急功近利的需求,对急于成绩的人,钱很快起作用;但最终,需要的是时间和勤奋。在高难路线上,人马之间需要绝对的信任,而钱不一定买得到信任。最好人马组合,都是多年一起勤奋出来的。
误区四:拥马越多骑术进步越快。
骑术有了一定基础,进步主要靠头脑。成人骑马的优势更是在头脑,如果马太多了,分到每匹马上时间有限,脑子记不住、或是记乱了, 得不偿失。老教练的经验,拥马最佳是3-5匹(后面讲合理搭配年龄)。既符合成人的量,也保证了深度质量。
误区五:马场交通不便,训练时间不能保证,所以只好放弃马术学习。
骑术是在马背上练出来的。但国内社会目前成人很难每天用3-5个小时在训练上。我们不妨走另一条路,在初期找马感的阶段,尽可能每天1-2个小时以上的马背时间。周末时间多,分成两次练。上午骑一匹,中午吃个饭什么的,下午再上第二匹,效果大大好于一次骑两匹。在缺时间甚至缺马缺钱等等客观限制下,我的亲身经验,可以通过大量的马下训练来“模拟”,这种马下训练,分两部分:身体部分在家里、在办公室都能做;头脑部分,随时可以练。说透了,脑子里想,就是训练,而且是最重要的训练。到一定阶段,两部分合在一起练,效果显著。(后面讲具体方法)
误区六:草率选择教练。
这是成人学习马术中最重要的环节。和学中国功夫一样,马术入门必须通过教练。基本观点我在2002年的《学习马术》中已经讲清楚了,我们国内有一些很好的入门教练可以选择。回顾这七年的德国学习,周围的教练不少:“总”教练鲁德格和凯撒、意大利冠军杰瑞、欧洲冠军马尔科、欧洲青年冠军菲利普、德国少年冠军皮科和丹尼斯。。。。。。,体会颇多,简单讲三点:
1,        教练各有所长。鲁德格最准-总是说出最核心问题和最快的解决办法,也最狠-不分场合不讲情面;凯撒看马一绝,他能说出马的想法,增加上场的信心;杰瑞和我共用一个马房,整天在一起,他的指导最详细和透彻、最人性化;马尔科等骑手是典型德国式,简单、直接、硬朗,不多解释;
2,        他们都没有教成人的经验,这是相当苦恼的事实。他们教的东西和方法,对从小就打好骑坐基础的德国骑手很容易,对我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比如脚跟向下、小腿向后,在背后搂根棍子练腰什么的,到德国多年后我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实质,我也做不出来。我们之间产生了许多的问题直到相互抵触,后来凯撒和我发生了严重的争吵后,我就尽量避开他们,自己练了。那一段,除了鲁德格,他们都从心里对我放弃了。
3,        成人的训练必须走符合个人心理和身体情况的道路。成人有生活和管理经验有更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凡事要问为什么,对有风险的事敏感。我们更愿意知道了事情的究竟,再根据自己的条件去设计练法,这样做的实际效果大得多。所以成人习马者要自己下功夫整理马术基本知识(国内几个马术网站是直接的选择),一步步丰富自己的马术理论,这样才有能力去选择教练。师徒关系应当是亦师亦友、教学方式应当是商量启发。双方的文化要相当、价值取向绝不能相抵,这会带来互相信任,这个信任是会传递给马的。
在马术这个行业,较多对外国教练迷信。其实马术是个模糊行业,象中医。里面有些东西,高手们也在摸索之中,他们也有迷惑的事情。有了自己的理论架构,我们会知道向外国教练学什么、知道向不同的教练学什么。总之,成人要找出符合个人特点的学习道路。
误区七:先用马场的教学马练好跳全程,再买马。
教学马老实,但每天被不会骑的学员在背上“砸”,腰背都已僵硬,嘴也麻木了,马已经失去了柔韧和步态,那个感觉不是真正要学的东西。用那种感觉永远也不能真正的“骑马”,用这种马练得时间再多,也骑不出来。应当在教学马上几百个鞍时后,用真正的马术用马往下练。需要注意的是:
1,        第一匹马要偏重马场马术(德语称之舞步)优秀的马。通过这匹马学会真正的骑坐、控制、节奏等基本功。这匹马的马场马术水平越好,初学者进步越快。第一匹马不一定买竞技成绩特别好的马,因为这种马经常是个性强、马场马术不够“舒服”,初学者反而耽误基本功学习。马场马术和竞技都好的马难找,价贵。
2,        初学者如果一开始就有拒跳、躲闪、摔马等等这样的经历,负面心理会一直带下去;如果周围又是一个相似的骑手群体的话,将恶性传染。所以,这匹马一定要有稳定的全程能力、好的节奏、性格稳定坚强。可以帮助初学者建立全程路线的信心。
3,        这样的马必须有教练维护。最好的是:初学者骑完后,教练上马给“顺一下”,如果这样做不到,每周也要有教练上去一两次顺马。否则的话,初学者会很快把这匹马骑成教学马,马就贬值了。
误区八:买没有经验的年轻马。  
马是一年年、一步步练出来的,忌急功近利。如德国的划分:四岁、五岁、六岁马,统称年轻马,按岁分组比赛,为了保护马,采取评比制。这种年轻马比赛,都是职业骑手。这种比赛,主要目的是练马。
骑年轻马相当危险,很多职业骑手因为练年轻马而受伤。由于年轻马自己还在学的阶段,教不了初学者。非把两个组合在一起,肯定出事,也互相耽误前程。原则上,七岁以下马,初学者不宜骑。确实好的六、七岁马,买来做贮备梯队,也要有真正的骑手作为主骑,初学者跟着做做舞步。

                                                    黄祖平

已有(6)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3

主题

31

回帖

260

积分

卡巴金的串

积分
260
马医影像 发表于 2017-7-18 16:58:05
少年强则中国一定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331

回帖

1070

积分

版主

积分
1070
QQ
FeLix 发表于 2017-7-18 16:44:20
是啊,青少年这部分要重视起来,技术需要好的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2

主题

2322

回帖

8714

积分

版主

仟駟酋长

积分
8714

小马勋章乳马勋章壮马勋章快马勋章野马勋章卡巴金的串勋章卡巴金勋章顿河大种马勋章蒙古蛇盘腿勋章汗血千里马勋章超级大马疯勋章版主勋章超级版主勋章

QQ
阿尔萨兰 发表于 2017-7-17 16:53:17
我觉得中国马协应该聘请黄先生从青少年中挑选出佼佼者进行重点培养。以后让这些人作为职业骑手比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2

主题

2322

回帖

8714

积分

版主

仟駟酋长

积分
8714

小马勋章乳马勋章壮马勋章快马勋章野马勋章卡巴金的串勋章卡巴金勋章顿河大种马勋章蒙古蛇盘腿勋章汗血千里马勋章超级大马疯勋章版主勋章超级版主勋章

QQ
阿尔萨兰 发表于 2017-7-17 16:49:33
不过也要看到,现在青少年马术蓬勃发展。各种培训,考试,比赛也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马术从青少年抓起也是非常成功,不容忽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331

回帖

1070

积分

版主

积分
1070
QQ
FeLix 发表于 2017-7-17 09:09:56

三,成人初学者的技术定型和身体训练。
成人习马最安全、最长久的选择是(古典式)马术。它的基础是马场马术,发展方向是跳栏(超越障碍)和盛装舞步等。它有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保证骑手的安全;它的练法好比中国内家功夫,愈练愈强。在国际大赛上六十多岁骑手照常竞技。
但是,即使在德国,目前也还没有针对成人习马的系统训练方法。训练中,国内、国外教练都是走以马背为主的传统路线。大家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客观要素:成人的身体、平衡和十几岁的孩子完全不能相比,成人在马背上的感悟效率连孩子们一半也不到。这就造成许多国内成人习马者坚持不到“骑术由艰苦阶段向快乐阶段的转折点”就放弃了;即使那些执着坚持着的成人习马者也不能明确自己“何时达到骑术快乐的彼岸”。
有没有一条适合成人学习骑术的道路呢?如何能让成人尽快度过那个痛苦阶段、进入享受?这无疑影响到能否有更多的成人进入马术运动。 在千千万万的德国骑手身上,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骑手们年轻时候的技术定型*(这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初学者可以先简单理解为骑坐和感觉),几乎决定了他的将来,比如在年轻时技术定型比较粗糙的骑手,总会带着粗糙的东西成长,他们几乎不会进入顶级骑手的行列;而相反,凡是技术定型最靠近正确、理想的年轻骑手,随着年龄增长、功力的提高,很可能就进入了顶级骑手的行列。这些年来,我在熟识的几位优秀年轻骑手身上实际验证了这一点。 分析上面这个现象,骑手们的共同点是都曾年轻,甚至都同样勤奋;而分水岭是在技术定型上。所以成人从开始上马就应当直扑一件事:正确的技术定型,这是成人习马的纲领。当然技术定型依赖有其它条件:马、教练。。。。。。,等等因素,篇幅有限,这里只讲我们在自身范围内能干什么,特别是针对成人没有足够的时间、甚至没有足够的马的情况下,怎样高效率的学习和进步。
如果现在我教成人,我这样做:在初学者有了几百个鞍时的初步马感后,重点转入技术定型。技术定型的实现和准确率,取决于骑坐功夫,骑坐依靠身体来完成,而身体挡住了大多数成人初学者的进步。
“你所有的这一部分,必须要练得强大,如果象马尔科和我这样强大,你就能用手指骑马了!”鲁德格面对着我,两只大手在腰胯前后左右转着比划着,最后两手重重地拍在自己的大腿上。他说的这部分, 套用武术的概念,就是指人的下盘。由腰胯、臀、大腿、膝盖、小腿、直到脚跟这样一个整体。下盘是成人身体强化训练的主攻方向。这个“盘”字,意思很形象。 骑在马上,人是龙,(虎踞)龙盘,盘住马。
介绍两个不需要多花钱、但要下些功夫的下盘练习方法:
1,        马步站桩。这是中国功夫的基础,练习者享百利无一害。可以肯定,中国武术对人体自身的认识掌握和运用水平,远远精于西方对人体在骑术上的应用研究,武界前辈们显然是骑马的,所以一语道出:用“马步”站桩。桩功的特点和练习方法,网上有许多好文章,成人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还要读那些练习者的心得体会,从中读出两个字:坚持。有了一定的桩功基础,成人的下盘会大大强化,思想意志品质根本上升,从而实在拥有“我有能力在马背上控制自己的身体”的自信,利用这样的下盘和自信心就可以真正有效率的做下面的练习。
2,        马上脱镫圈程练习。屏蔽周围的干扰,最好在室内。教练用一根调教索(穿过内方口衔,从马头顶翻过,挂在外方口衔)控制马;在鞍子前面两个小环穿一根皮条。骑手上马先持缰围绕教练做圈程,尽量虚缰,由教练用调教索控马,至快步后,将手缰拧几圈虚挂在皮条上,镫搭起,脱镫脱缰训练开始。初学者丢平衡时,手可以求助那根皮条;停止时再去拿缰。
马上脱镫圈程是一个训练形式,目的是在这个圈程上让初学者找到用下盘“拿住”马的感觉、用下盘控马伸长和收缩的感觉;当下盘达到一定功夫(马和教练的质量也有保证的同时),在圈程上加地杆,并逐渐升高之,找到用下盘控马超越的感觉――这不就是练跳栏了吗!  这个训练形式,包含了正确的技术定型的大部分要素。上面只讲了这个方法的模样,实际训练时根据不同目的,分别侧重使用。欲提高马上脱镫练习的效率,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点,        马的质量。马的马场马术越好,骑手越有可能出效果。如果是使用一匹不懂马场马术的马,这个训练没有任何骑术上的意义。常见到教练用钝马在教人,要学员做这做那,这是浪费时间,因为教练自己上这匹马,也做不出来。
第二点,        教练的功夫。通过那根调教索,初学者会感到有教练在掌控马,他的恐惧感会减少,信任感会加大,可以专注于体会那些感觉。再奢侈一步的做法:在马下先用视频、比喻、提示的手段让初学者朦胧地、想象地、大概地知道上述的那些感觉,然后教练上马,把马“揉开”,教练夸张的“演示”那些感觉带来的作用,学员“看”出来、“体味”出来某种感觉后, 趁着马在那个“态势”,学员立刻上马,他可能一下子就能逮住那种感觉(那就是节省了几年的时间)。
第三点,        用这个方法训练,要同时使用(第四章)心理训练的引导,效果才好。
一个习武者,如果没有桩功,他的招式发挥不出威力,都是“虚”的,谓之花拳绣脚;同样道理,骑手的下盘,承担着全部骑术意图的实现。骑手有了真正的下盘,才可能根本拥有控马能力。那个时候,人是用整个的下盘“箍”在马的身上,在这个下盘里面的身体各个部分有各自的和相互配合的运动,下盘“拿捏着”马,马完全从中感受到骑手的意图。所以,下盘的训练,是成人习马的第一要紧。 成人初学者容易被诱去学习那些舶来的所谓先进理论,参与挖掘、讨论各式技巧,这是习马的误区。没有下盘,一切技法都是纸上谈兵。有志于骑术的初学者,当以定力坚持住马术的实质,这也是尊重自己的骑术生命。
成人有自己的思想,应当在实践中下功夫琢磨,改进和发现新的、更适合自己特点的方法,但初学者要谨慎使用新方法, 记住“上马三分险”的道理。

四,成人爱好者的思维训练
在德国的无数场比赛中看到那么多的骑手有那么好的感觉,我实在想知道他们是何时、如何练出来那许多的东西。德国人对此就是一句话:“他有天分”! “有许多天分!”
这种天分到底是什么? 成人爱好者有什么方法尽快的拿到?
“马知道骑手的感觉。我想怎么样,马就会去做!”凯撒在教我的第一年这样告诉我。
“所有的这一切,全属于是脑子里的事!” 在我的一次训练后,马尔科郑重指着训练馆的十来匹马和骑手说,那是2005年的事。在后来几年训练比赛中他对我为数不多但认真的指教时,他上来的第一句话都是:“你刚才是怎么想的?”或者直截指出:“你刚才的脑子是那样想的。。。。。。,那是错的!你应该这样想!”
等我意识到这主要是个思维的方式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年。等我真正通过这方面的训练,尝到效果的时候,我就是痛悔那几年的宝贵时间了。哪里有什么天分?就是这个骑手想对了路子。脑子想对了,加上身体下盘配合,就能出正确的技术定型。用正确的技术定型训练,进步飞快。当然,由于有马,骑手的这种脑子的工作,一部分是对自己,还有很大的另一部分是对马的。第二部分是模糊学科,太过复杂、多变,所以在这一章里,我们只谈前一部分。
这里介绍两种不需要花什么钱、但要花足时间的促进技术定型的思维训练,由于文字在这类“软件”上的表达是非常乏力,所以亦就是只能指个方向和方法, 我们仍还求借于传统文化的帮助,用下面这段书法学习,对应的带出我们思维训练的第一个方法:
1,看视频。
练书法必须临贴,临帖分三个阶段:对临、背临、意临。要临经典作者的经典作品,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所以入手就要临最好的帖,一开始取法就要取好,这是学书法避免走弯路的很重要的前提**。
我们马术爱好者者要用大量时间看视频。视频就是我们成人习马的贴。
“这个上场的骑手骑得很差,别看他!别把你的感觉弄坏了。”凯撒拉我转过身子,场地里是一位“冲冲杀杀”式骑法的职业骑手, 这是2005年的事情。所以初学者切记,别看那些感觉差的人的骑马,看就要看最好的。
要从最好的那些骑手里选出适合自己的来。比如我选的是埃宁***,除了要学他那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感觉外,非常重要的是,他的个子比我小,就是说他对马的实际作用点,我的身体条件(理论上)也应该能达到。埃宁的视频,我抽空就看,我能背出其中一些。这对自身感觉的建立和丰富,起到了主要作用。

在选帖上,初学者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盲目,一种是茫然不知所措,于是见佛就拜,见帖就临。
王羲之写《兰亭序》,就那么一把,过后他自己再写,喝了酒写,也写不出那个境界了。我们选视频,也是如此道理:既不要看太多骑手的视频,也不必看某个骑手的太多视频,选准了人,要盯住他最精彩的那么一段,反复看。

当然对于经典,不同的人有一个接受的时间早晚问题,你的眼力或者是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对于经典字帖的理解也不一样。有好多时候,原来你不喜欢的字帖,经过若干年后,你可能会感觉它好的让你爱不释手。
这些年在看埃宁的视频过程中,总是不断看出新的东西。发现新东西时,多是在自己的下盘有了提高的时候,这些新发现马上会帮助下盘的改进,而只要下盘提高一点,马上就又能读出新感觉;有的时候,从业余小孩子身上也会看到刚刚发现的新感觉,那就是说,这种感觉是共性的。

临帖是我们学习书法的一生的必修课,因此我们不仅要很勤奋,还要练眼。要关注别人熟视无睹的东西,要把微茫的东西看成显在的东西。古人说,佛观一勺水,中有四万八千虫。因此,我们要有眼力,看到帖中的经典东西,看出帖中的精彩之处。
视频训练可以帮助搞清人马的运动形式,马的、人的、两者互相的。比如初学者先集中观察马(余光看骑手),看你模仿的骑手的那匹最代表性马的比赛全程,看这匹马的跑步、转弯、跳跃的态势,然后试着在训练中让自己的马也出那个态势;第二步再集中观察骑手(余光看马),把自己想象着“换”到马上去,练控制、练平衡、练全程。在反复的训练过程中,找到越来越多的感觉,累积到一定,脑子里就有了较好、较正确的技术定型,这就是视频训练的实质。
一段视频看到某种程度,读不出新东西了,我通常是邀高手来一起看,引起讨论,听他们一讲,感觉上会突破,然后在下一个层次上接着读。

除了看高手的视频,也要看自己的视频。初学者要凡骑(马)必录(像),骑的是一匹马,回家边看、边“回味”,等于“空骑”了第二遍马。尤其是在马上有“感觉”的那段,反复体会,掌握固化。
看自己的视频,无论训练视频还是比赛视频,也是要看“好”的、“满意”的那段;除非和教练、高手在一起分析,初学者忌看不好的、出事故的本人视频,那里面有负面记忆。这和现代成人的生活处事方式恰好相反,所以说,马术是美好的精神世界。

2,思维训练的第二个方法――想象
想象的第一步,是把弄出来的新感觉,还原到自己身上。
比如,“小腿向后,脚跟向下”――这是所有教科书和教练强调的名句。 多数成人练了几年,也做不到这一条,马跑动中有个晃闪,就会变成“小腿向前”,下盘失去了。初学者应当先从视频中读出了那种下盘“搂着”马、“镶进”马侧面的“凹槽里”的感觉后,想象着那种感觉上圈程,在那匹“真正”的马上,找到上述的感觉;下马后,尽快把自己置于静处,巩固和清晰那个感觉,然后上桩,边想象边耗桩。其实所有的耗桩时间里,都应加上想象,使下盘、思维两种训练结合在一起。感觉是一遍又一遍的想出来的,最后很清晰的那么个东西,是用脑子练出来的,这是骑术中最宝贵的东西。
想象的第二步,是把上栏、起跳、着陆、节奏、测距。。。。。。等等各种感觉,具体还原到自己和相应的那匹马上。
先从单栏超越开始,每一个跑步上,人的各个部位马的各个部位整体的那个态势,细细的想,拆开了想。开始是很难的,初学者不能把那许多东西串起来,脑子根本不够用。坚持,很快能出效果;然后练一个一分钟的全程路线,初学者带着感觉在脑子里想象,开始是断断续续的,可能要七八分钟才串下来,但越练越快;然后还是在桩上练,最出效果。  
其实在马下想象的感觉对了,(下盘的功夫也到位的同时)上马你就发现,马会顺着这个感觉“走”,即使马的身体一时还做不到,但非常明显他能朝着这个方向配合,有的马几次就学会了,这就从根本上脱离人马“打架”那个所谓的“训练”层次了。

利用这种“空骑”训练,又安全又出效果。我在很多年前看到过让运动员睡觉前“过电影”的训练方法,印象深的还有徐益明先生用绳子拉着跳水队员们在蹦床上“干跳”的事情。骑术训练中太多类似空间,想象训练可以变化很大,特别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有各种思想利器,我们几乎可以直接取用,这是成人习马者的优势。海阔天空的去想吧,去组合,成人有足够的想象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