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小镇:访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孔蓉,追梦新经济

[复制链接]
水中月 发表于 2017-2-2 01:03:4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555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今年两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10月份,国家发改委在发布的《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等的保护,保护独特风貌,挖掘文化内涵,彰显乡愁特色,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小(城)镇。由此,特色小镇与不同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趋势越发明显,近日,《经济》记者就特色小镇相关概念和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问题采访了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孔蓉。

对于特色小镇这个概念,孔蓉表示,特色小镇在不同维度、不同层面会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上的解读,包括狭义性解读和广义性解读。狭义性解读是从住建部公布的首批特色小镇来看,是以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为主,再以产业基础、历史文化、民族聚居、旅游发展等功能性标识来体现其特色。广义性解读就是浙江模式,不以行政区划意义上的“镇”作为空间载体,强调以特色产业功能立“镇”,将特色小镇作为多功能聚合平台的空间载体。

今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首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国家提出建设特色小镇政策的初衷是要从产业和城镇两个维度破解城乡二元化的问题。孔蓉表示,“不管以何种形式解读,特色小镇的本质都应该是‘产、城、人、文’的高度融合,只有充分重视‘人’和‘文’才能改善民生,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绿色、生态、循环、可持续的发展。”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城乡融合的一个有益尝试,而特色小镇的科学定位是建设和发展的前提。用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让特色小镇成为“速度城镇化”向“深度城镇化”转变的一剂良方。

孔蓉告诉《经济》记者,对于目前的“特色小镇热”,应避免3个方面的误区。一是要避免空谈、概念性炒作,不要只有“特色小镇之名”,而无“特色小镇之实”。尤其对于已经被冠以特色小镇“光环”的地方政府,应该要树立清醒的认识,如果没有真正为社会所认同的“特色”,没有足够的“产业积聚”来支撑,没有实现“产、城、人、文”的有机融合,恐怕这个戴在头上的“光环”就只能是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了。二要避免盲目跟风、随意仿效和同质化建设。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特色定位和顶层策划—定要先于规划制定。“特”在于与众不同,特色小镇要有独特的风貌、风俗。三要避免只重“产、城”而轻“人、文”,特色小镇是“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统筹发展,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保障原住居民的利益,在现有大多数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发展模式下,政府、企业、民众三方的利益诉求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才能使特色小镇建设保持良性、持续、健康的发展。

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可小视,孔蓉认为,“在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过程中应当以乡土文化、文明为基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城乡社会关系的和谐,推动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她向记者分享了几组数据,首批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区域为:农业地区占43%,大城市近郊镇占30%,城市远郊镇占27%;从功能类别看,旅游发展型占到60%以上,其中历史文化型占比超过40%,民族聚居型约占10%左右;40%的特色小镇辖区内保留有国家级传统村落,81%的小镇有美丽宜居村庄的称号。上述数据显示,入选的特色小镇除了要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同时也需要保护较完善的乡村风貌和保留文化历史传承。

“文化历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孔蓉表示,“无论哪一种类别的特色小镇都离不开对文化的依赖、对文化的塑造、对文化的提升,可以概括为四大层面:对原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对民风民俗的文化软环境塑造,对特色产业文化附加值的提升,对特色小镇品牌的文化价值观提炼。”打造体验经济的文化渗透性指数是检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硬指标,尤其是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提升高度,对文化业态进行综合性配置与体系培育。

特色小镇的建设离不开政府政策支持,孔蓉认为在特色小镇政策建设上应该从政策根本导向出发,坚持走创新、绿色的发展道路。特色小镇的发展体现了新常态下对创新、绿色等发展理念的要求,相关政策致力于推动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而不是简单重复地搞城镇建设与项目工程,浪费资源。要建立完整周密的政策体系,既讲发展,也讲改革。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仅是政策与方向的问题,更是路径与方法的问题,不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人的问题,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更是文化建设的问题,不仅是单项突破的问题,更是整体复兴的问题。

谈及近期对浙江地区特色小镇的调研时,孔蓉表示,当地的特色小镇基本能够体现出当地的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风貌,但是在资源、产业、风貌的协调发展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从经济产出、GDP产出效率、居民收入、公共财政支出等几个经济指标的估算上,这些小镇还不能算经济强镇,但是从政府观念、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等方面来看,相对于中西部地区的特色小镇,浙江地区的特色小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优势。上述小镇在对地方文化资源挖掘与开发、市场差异化定位、复合型业态配置、综合运营管理、品牌价值定位与市场营销渠道等方面,还有待于提升。

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是特色小镇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类别,在推动试点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示范点建设工作中,孔蓉代表中心向记者介绍了目前的工作目标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中心发起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示范点共建项目,是通过搭建文化、科技、金融三位一体的资源平台,以产业打造、文化提升、旅游经济为载体,探索跨界融合共建特色小镇的模式实验。依托‘政府+’,‘企业+’,‘智库+’社会组织的合作机制,以项目社会化运作方式开展工作。文化传承和生态守护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其次是通过战略联盟和区域合作积累差异化的小镇资源,共创品牌。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为工作目标,通过策划定位、规划布局、业态配置、前置运营、网络营销等培育特色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体系,将自然资源、文化历史资源、特色产业资源作为文旅产业发展源动力,以科技、金融手段助推特色小镇红利的快速释放。”

未来,中心将成立全国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发展联盟(NGO,非营利模式的组织),聚合相关行业资源与主体,筹备成立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标准化研究委员会,梳理前期各界特色小镇理论研究成果与优秀案例,开展跨界综合性和战略前瞻性课题研究,通过召开国际论坛的方式展开对特色小镇理论和成果的探讨。联合在理念和创新实践需求上目标一致的企业共同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示范点。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投资行业的合作,为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募集产业创投基金。“我们将通过模式设计和落地实践,打通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信息链、创新链,以‘产业主导、文化提升、旅游经济、智慧管理、社区自治’五大核心为总体目标和实施路径,建设‘产、城、人、文、旅、金、智’七位一体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孔蓉补充道,“我们未来工作的定位是作为外来动态激活者和资源整合者,建设创新发展平台,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功能,把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居民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传承高度融合的社会共生有机体。”
链接

特色小镇政策速览

2015年11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特色小镇。

2016年两会授权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以提升质量、增加数量为方向,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镇,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

2016年7月1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为加快建设特色小镇进行相关政策的培训。文件提出了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强调要坚持突出特色,坚持市场主导,坚持深化改革,并定下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特色小镇的目标。除此之外,文件还提出5项培训要求: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2016年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阐述了特色小镇的形态及作用。文件对各地区发展特色小(城)镇提出坚持创新探索、坚持因地制宜、坚持产业建镇、坚持市场主导四大总体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十项具体要求 :鼓励各地区分类施策;探索城镇发展新路径;突出特色,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创业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完善功能,强化基础设施新支撑;提升质量,增加公共服务新供给;绿色引领,建设美丽宜居新城镇;主体多元,打造共建共享新模式;城乡联动,拓展要素配置新通道;创新机制,激发城镇发展新活力。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