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独特的骑兵战术

[复制链接]
红叶2008 发表于 2011-2-18 22:15:0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 235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隋末农民大起义,起义军以高涨的士气和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打垮了装备笨重的隋王朝军队,也摧毁了重装甲骑兵赖以存在的世族门阀制度和部曲私兵制。 
    战争中,轻骑兵和重骑兵的较量,表现在机动性和装甲防护力的较量,最终导致了轻骑兵的重新兴起成为主力军种。但重装甲骑兵仍然存在,只不过其重要性已然不及轻骑兵罢了。 
    唐军中,骑兵数量极多,总的步骑比例约为3:1,为其他几代所不能及。唐代,是中央王朝骑兵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央王朝的鼎盛时期。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 
    李源起兵太原,得到突厥2000匹马的帮助,有的隋马3000匹,在陇右监牧,这是唐军最早的骑兵基础。自此后,养马日盛,又注意吸取前朝教训,讲究养马方法,还常常向北方游牧民族买良种马以杂交,马匹更是健壮。其数量,更较汉代为多,自贞观至麟德,有马七十万零六千匹。凡征战用马,皆挑选好马,务必精壮。由于养马,用马均出色,唐军战马突厥西域的马毫不逊色,不似汉时,养马虽多而质量不是很好。天宝以后,各军马匹,动以万计。 
    马政是建立强大骑兵的物质基础,因此,唐代骑兵力量,胜过历朝历代。 
    唐军善战,有其社会层次的原因。晋之后,中原丧乱,胡人竞相进入中原,割据连年,战祸频繁,盗匪成群,百姓为求自保,只能相互团结,于是纷纷立堡垒,树高寨,人人习练弓刀,民风剽悍;而诸多世家门阀为求自保或是兼并弱小,就倾尽全力发展私兵。这些部曲私兵不仅数量多(集结起来就是国家的主体军队),而且装备好(大量重装甲骑兵),连年征战,将士凶悍;再加上大量胡人融入汉族,也使汉民族勇悍之气顿增。唐前期,继承了这种开放勇敢的民风。 
    唐在前期开边战争中,尤其是太宗时期,施行以夷制夷的策略,每次战争大多得到西北游牧民族的出兵支持或后勤支援,而且唐兵骁勇善战,每战多胜,所获也多,因而官马数量不减反增;及至安史之乱,内外交困,中西断绝,而突厥复又叛离,因此马政趋于衰微,再加上承平日久,民风不复当年,府兵制又被破坏,大量募兵而不能战,因此军力退化极为严重。 
    唐代军制为府兵制,军府散归全国各地,称为卫府,战时奉调集结出征,边境重镇有边兵,也是府兵轮番征调。府兵终身为兵,每年定期到军中服役,期满回乡。到军中服役时,须自带兵器粮食衣物马匹等,由于民间养马盛行,故军中不缺马,即使是步军,也配备大量马匹,所以唐军行进甚速。 
    唐军编制,以队为基本战术单位,一队50人,辖5火(伙),每火有驮马6匹(步兵)。队以上是团,团以上是军。大将出征,大约授兵2万,分为7军(如兵少,从权),为前,后,左,右军及左,右虞侯军(虞侯军,类似禁卫军)。此2万人,战斗兵种1.4万,辎重兵6千。1.4万战斗兵中,步兵1万,骑兵4千,分属七军,其数目,中军最多,其他六军相近。步兵中,弩手2千,弓手2千2百,跳荡(突击队)和奇兵(预备队)各2千9百。从各兵种比例来看,战斗兵中,骑兵最大,骑兵十军中的主力,这是无疑的。有强大之骑兵,唐军之战斗力,不用多言。 
    唐代骑兵装备,更加成熟。骑兵短兵,全部用刀(指挥官或用剑),长兵流行用马槊(矛长1丈8尺者为槊),也有用斧的,如程知节(程咬金),远战用弓弩。李世民极善射,乱军中百发百中。尉迟敬德(尉迟恭)极善使马槊,虽乱阵中,敌槊莫能中,又能夺敌之槊而反刺之。齐王李元吉向来自负武艺高强,闻尉迟敬德有此能,欲与一较高下,命各去其刃以试之(拔去矛头,以免误伤)。尉迟敬德道:臣去之,大王勿必。于是往来相刺,李元吉始终不能刺中。李世民问尉迟敬德:避人之槊,夺人之槊,孰难?对曰:夺朔难。李世民道:试夺之。于是尉迟敬德空手与齐王李元吉对驰,李元吉恼他轻视,持槊真刺之,再三不能中,反被尉迟敬德接连三次夺过手中长槊。 
    唐代骑兵战术,最为显要者,当推轻骑兵的奇袭和急袭。为此,常常集中轻骑兵主力进行远程奔袭。李世民和李靖等,均是使用骑兵进行奇袭的高手(此二人用兵之法,见下文),如李世民率骑兵进围薛仁杲,李靖以3000骑夜袭定襄等。此种出奇制胜的战法,一直沿用至后唐及五代,甚至步兵也用此法,如李靖平萧铣之战。 
此外,唐代骑兵战术,还特别注重步骑配合,各用其长,发挥其综合战斗力,如,安史之乱,郭子仪收复长安与洛阳的两次作战,均以步兵当其前,而用回纥骑兵袭其侧后,因而成功。 
    唐代运用轻骑兵作战取胜的战例很多,现在择其一二,以飨大家。 
    1.霍邑之战。 
    李渊出兵太原,欲入关中,隋将宋老生引精兵据守霍邑阻之。李渊不得进,有进退维谷之势,李世民坚决请战,于是决意进攻。李渊和世子李建城布阵与城东,李世民率部队阵与城南。宋老生中激将计,攻李渊,于是李渊引兵稍退,宋老生追击,而李世民自率精骑为前锋引兵从南面冲击宋老生部侧后,将其击溃,最终斩杀宋老生。 
    2.平薛仁杲之战(第二次浅水原之战) 
    秦王李世民拒薛仁杲大将宗罗喉于浅水原,坚壁不出,但命精骑抄敌粮道。李世民度时机来到,命属将庞玉列阵与浅水原上,诱敌来攻,宗罗喉果然全力进攻,李世民率大军,以骑兵为先锋,冲击敌军侧后,大败之。于是乘胜进击,包围后方之薛仁杲,并将其*降。 
    3.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之战(虎牢关之战) 
    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领兵包围洛阳之王世充,先攻击其外围据点,王世充每次出城支援,李世民就以骑兵为前锋,冲其阵,每战皆捷。王世充困顿,只能退回城中,不复出战,于是李世民完成对洛阳之全面包围。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深恐唐军坐大,于是引兵西向,欲解洛阳之围。李世民迅速占据虎牢关,将窦建德堵在关外,坚壁不出,同时派骑兵骚扰其侧后,并且时常袭击其运粮部队。窦建德为之疲弊,每日布阵,但求速战。李世民趁其列阵良久,士卒疲惫,于是以精锐骑兵为前锋,直击其阵,大军继之。唐军猝然而至,窦建德未防备,大为被动。李世民所部骑兵,数次击穿敌阵,来往好几次,又在窦建德阵后立起唐军大旗,于是敌大溃,李世民率骑兵紧紧追击,窦建德被唐骑将军白世让和杨武威擒获。于是,唐军再围洛阳,王世充出降。 
    此战,李世民平定二雄,骑兵之功,大哉! 
    4.征东突厥之战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玄武们事变,初七日秦王李世民取得实际帝权;八月初九,李世民受禅即位,是为太宗;同月二十八日,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领兵直达渭水之滨,是为“渭水之耻”。自武德二年至武德九年,突厥入寇多达八次,太宗即位,天下初定,于是励精图治,练士卒,任贤能,选甲兵,甚至亲领将士练兵于显德殿,诸大臣柬而不能止。数年之间,国家强盛。会突厥连年灾变,先是大雪,后是大旱,牲畜死亡极多,再加上颉利可汗为政不明,多有叛离,太宗又离间颉利和突利叔侄,东突厥渐渐衰弱。太宗认为条件成熟,于是决意征伐东突厥。贞观三年十一月,以五路军进攻突厥,李世绩为行军大总管。贞观四年正月,李靖以3000骑兵突袭定襄,破之。颉利一日数惊,于是假意请内附,实际是观望,欲逃回漠北。太宗命唐俭会见颉利,颉利见之大喜,不为防备。于是,李靖力排众议,请突袭颉利,李世绩从之。李靖以苏定方率200先行,会夜雾,去牙帐七里,颉利才发觉。大军来到,颉利溃逃,唐军斩首万余级,俘获男女十余万,牲畜数十万。颉利逃至碛口,不料李世绩早已领兵等候,尽俘其众,颉利率数骑脱身逃走。欲奔土谷浑,其所部苏尼失部畏惧唐军,将颉利献于唐军。 
    (后记:东突厥经此一役,势力衰微,余众拥立斛勃为大可汗,建帐于金山之北,不服唐朝。贞观二十三年,以高侃击之,其众望风而降。) 
    此战,以李靖功最大。此一战,大唐威名,震动天下,于是四夷纷纷归服,又请太宗加尊号曰“天可汗”(意即和天空一样广大之可汗,也可说是天下万民之可汗,其称号,与成吉思汗有一比。成吉思汗,和大海一样辽阔的可汗)。中央王朝赫赫威名,莫过于唐。 
    5.贞观八年冬,太宗决意征伐吐谷浑,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节制五路大军。此战之起因,乃是吐谷浑屡次寇扰大唐边境,而当地各西羌部落也纷纷叛唐而归吐谷浑。诸军沿黄河两岸西进,至鄯州,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不战而退,李靖命李道宗帅骑兵急追,慕容伏允于库山据险而守。大军来到,李道宗潜以骑兵越山袭击其后,慕容伏允军大溃而走,唐均紧紧追击,慕容伏允父子离散,君臣相失。慕容伏允西逃,诸将以春草未生,唐马瘦弱,不宜进击,唯独侯军集坚持要追击,正合李靖之意。于是,分军为两道,南北并进,施行钳形夹击,先后战于曼头山,赤水源,进击吐谷浑都城。慕容伏允弃城而逃,尽烧野草,退至大非川,以阻唐军,李靖仍命唐军仍然紧追不舍。慕容伏允穷困之极,无路可逃,被左右所杀。此战,唐军追击极远,侯军集部尤甚,过星宿海,穿柴达木盆地,全程数千里,堪与汉代霍去病扫荡祁连山脉相比。

h4v6sY

已有(5)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隋末农民大起义,起义军以高涨的士气和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打垮了装备笨重的隋王朝军队,也摧毁了重装甲骑兵赖以存在的世族门阀制度和部曲私兵制。 
    战争中,轻骑兵和重骑兵的较量,表现在机动性和装甲防护力的较量,最终导致了轻骑兵的重新兴起成为主力军种。但重装甲骑兵仍然存在,只不过其重要性已然不及轻骑兵罢了。 
    唐军中,骑兵数量极多,总的步骑比例约为3:1,为其他几代所不能及。唐代,是中央王朝骑兵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央王朝的鼎盛时期。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 
    李源起兵太原,得到突厥2000匹马的帮助,有的隋马3000匹,在陇右监牧,这是唐军最早的骑兵基础。自此后,养马日盛,又注意吸取前朝教训,讲究养马方法,还常常向北方游牧民族买良种马以杂交,马匹更是健壮。其数量,更较汉代为多,自贞观至麟德,有马七十万零六千匹。凡征战用马,皆挑选好马,务必精壮。由于养马,用马均出色,唐军战马突厥西域的马毫不逊色,不似汉时,养马虽多而质量不是很好。天宝以后,各军马匹,动以万计。 
    马政是建立强大骑兵的物质基础,因此,唐代骑兵力量,胜过历朝历代。 
    唐军善战,有其社会层次的原因。晋之后,中原丧乱,胡人竞相进入中原,割据连年,战祸频繁,盗匪成群,百姓为求自保,只能相互团结,于是纷纷立堡垒,树高寨,人人习练弓刀,民风剽悍;而诸多世家门阀为求自保或是兼并弱小,就倾尽全力发展私兵。这些部曲私兵不仅数量多(集结起来就是国家的主体军队),而且装备好(大量重装甲骑兵),连年征战,将士凶悍;再加上大量胡人融入汉族,也使汉民族勇悍之气顿增。唐前期,继承了这种开放勇敢的民风。 
    唐在前期开边战争中,尤其是太宗时期,施行以夷制夷的策略,每次战争大多得到西北游牧民族的出兵支持或后勤支援,而且唐兵骁勇善战,每战多胜,所获也多,因而官马数量不减反增;及至安史之乱,内外交困,中西断绝,而突厥复又叛离,因此马政趋于衰微,再加上承平日久,民风不复当年,府兵制又被破坏,大量募兵而不能战,因此军力退化极为严重。 
    唐代军制为府兵制,军府散归全国各地,称为卫府,战时奉调集结出征,边境重镇有边兵,也是府兵轮番征调。府兵终身为兵,每年定期到军中服役,期满回乡。到军中服役时,须自带兵器粮食衣物马匹等,由于民间养马盛行,故军中不缺马,即使是步军,也配备大量马匹,所以唐军行进甚速。 
    唐军编制,以队为基本战术单位,一队50人,辖5火(伙),每火有驮马6匹(步兵)。队以上是团,团以上是军。大将出征,大约授兵2万,分为7军(如兵少,从权),为前,后,左,右军及左,右虞侯军(虞侯军,类似禁卫军)。此2万人,战斗兵种1.4万,辎重兵6千。1.4万战斗兵中,步兵1万,骑兵4千,分属七军,其数目,中军最多,其他六军相近。步兵中,弩手2千,弓手2千2百,跳荡(突击队)和奇兵(预备队)各2千9百。从各兵种比例来看,战斗兵中,骑兵最大,骑兵十军中的主力,这是无疑的。有强大之骑兵,唐军之战斗力,不用多言。 
    唐代骑兵装备,更加成熟。骑兵短兵,全部用刀(指挥官或用剑),长兵流行用马槊(矛长1丈8尺者为槊),也有用斧的,如程知节(程咬金),远战用弓弩。李世民极善射,乱军中百发百中。尉迟敬德(尉迟恭)极善使马槊,虽乱阵中,敌槊莫能中,又能夺敌之槊而反刺之。齐王李元吉向来自负武艺高强,闻尉迟敬德有此能,欲与一较高下,命各去其刃以试之(拔去矛头,以免误伤)。尉迟敬德道:臣去之,大王勿必。于是往来相刺,李元吉始终不能刺中。李世民问尉迟敬德:避人之槊,夺人之槊,孰难?对曰:夺朔难。李世民道:试夺之。于是尉迟敬德空手与齐王李元吉对驰,李元吉恼他轻视,持槊真刺之,再三不能中,反被尉迟敬德接连三次夺过手中长槊。 
    唐代骑兵战术,最为显要者,当推轻骑兵的奇袭和急袭。为此,常常集中轻骑兵主力进行远程奔袭。李世民和李靖等,均是使用骑兵进行奇袭的高手(此二人用兵之法,见下文),如李世民率骑兵进围薛仁杲,李靖以3000骑夜袭定襄等。此种出奇制胜的战法,一直沿用至后唐及五代,甚至步兵也用此法,如李靖平萧铣之战。 
此外,唐代骑兵战术,还特别注重步骑配合,各用其长,发挥其综合战斗力,如,安史之乱,郭子仪收复长安与洛阳的两次作战,均以步兵当其前,而用回纥骑兵袭其侧后,因而成功。 
    唐代运用轻骑兵作战取胜的战例很多,现在择其一二,以飨大家。 
    1.霍邑之战。 
    李渊出兵太原,欲入关中,隋将宋老生引精兵据守霍邑阻之。李渊不得进,有进退维谷之势,李世民坚决请战,于是决意进攻。李渊和世子李建城布阵与城东,李世民率部队阵与城南。宋老生中激将计,攻李渊,于是李渊引兵稍退,宋老生追击,而李世民自率精骑为前锋引兵从南面冲击宋老生部侧后,将其击溃,最终斩杀宋老生。 
    2.平薛仁杲之战(第二次浅水原之战) 
    秦王李世民拒薛仁杲大将宗罗喉于浅水原,坚壁不出,但命精骑抄敌粮道。李世民度时机来到,命属将庞玉列阵与浅水原上,诱敌来攻,宗罗喉果然全力进攻,李世民率大军,以骑兵为先锋,冲击敌军侧后,大败之。于是乘胜进击,包围后方之薛仁杲,并将其*降。 
    3.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之战(虎牢关之战) 
    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领兵包围洛阳之王世充,先攻击其外围据点,王世充每次出城支援,李世民就以骑兵为前锋,冲其阵,每战皆捷。王世充困顿,只能退回城中,不复出战,于是李世民完成对洛阳之全面包围。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深恐唐军坐大,于是引兵西向,欲解洛阳之围。李世民迅速占据虎牢关,将窦建德堵在关外,坚壁不出,同时派骑兵骚扰其侧后,并且时常袭击其运粮部队。窦建德为之疲弊,每日布阵,但求速战。李世民趁其列阵良久,士卒疲惫,于是以精锐骑兵为前锋,直击其阵,大军继之。唐军猝然而至,窦建德未防备,大为被动。李世民所部骑兵,数次击穿敌阵,来往好几次,又在窦建德阵后立起唐军大旗,于是敌大溃,李世民率骑兵紧紧追击,窦建德被唐骑将军白世让和杨武威擒获。于是,唐军再围洛阳,王世充出降。 
    此战,李世民平定二雄,骑兵之功,大哉! 
    4.征东突厥之战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玄武们事变,初七日秦王李世民取得实际帝权;八月初九,李世民受禅即位,是为太宗;同月二十八日,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领兵直达渭水之滨,是为“渭水之耻”。自武德二年至武德九年,突厥入寇多达八次,太宗即位,天下初定,于是励精图治,练士卒,任贤能,选甲兵,甚至亲领将士练兵于显德殿,诸大臣柬而不能止。数年之间,国家强盛。会突厥连年灾变,先是大雪,后是大旱,牲畜死亡极多,再加上颉利可汗为政不明,多有叛离,太宗又离间颉利和突利叔侄,东突厥渐渐衰弱。太宗认为条件成熟,于是决意征伐东突厥。贞观三年十一月,以五路军进攻突厥,李世绩为行军大总管。贞观四年正月,李靖以3000骑兵突袭定襄,破之。颉利一日数惊,于是假意请内附,实际是观望,欲逃回漠北。太宗命唐俭会见颉利,颉利见之大喜,不为防备。于是,李靖力排众议,请突袭颉利,李世绩从之。李靖以苏定方率200先行,会夜雾,去牙帐七里,颉利才发觉。大军来到,颉利溃逃,唐军斩首万余级,俘获男女十余万,牲畜数十万。颉利逃至碛口,不料李世绩早已领兵等候,尽俘其众,颉利率数骑脱身逃走。欲奔土谷浑,其所部苏尼失部畏惧唐军,将颉利献于唐军。 
    (后记:东突厥经此一役,势力衰微,余众拥立斛勃为大可汗,建帐于金山之北,不服唐朝。贞观二十三年,以高侃击之,其众望风而降。) 
    此战,以李靖功最大。此一战,大唐威名,震动天下,于是四夷纷纷归服,又请太宗加尊号曰“天可汗”(意即和天空一样广大之可汗,也可说是天下万民之可汗,其称号,与成吉思汗有一比。成吉思汗,和大海一样辽阔的可汗)。中央王朝赫赫威名,莫过于唐。 
    5.贞观八年冬,太宗决意征伐吐谷浑,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节制五路大军。此战之起因,乃是吐谷浑屡次寇扰大唐边境,而当地各西羌部落也纷纷叛唐而归吐谷浑。诸军沿黄河两岸西进,至鄯州,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不战而退,李靖命李道宗帅骑兵急追,慕容伏允于库山据险而守。大军来到,李道宗潜以骑兵越山袭击其后,慕容伏允军大溃而走,唐均紧紧追击,慕容伏允父子离散,君臣相失。慕容伏允西逃,诸将以春草未生,唐马瘦弱,不宜进击,唯独侯军集坚持要追击,正合李靖之意。于是,分军为两道,南北并进,施行钳形夹击,先后战于曼头山,赤水源,进击吐谷浑都城。慕容伏允弃城而逃,尽烧野草,退至大非川,以阻唐军,李靖仍命唐军仍然紧追不舍。慕容伏允穷困之极,无路可逃,被左右所杀。此战,唐军追击极远,侯军集部尤甚,过星宿海,穿柴达木盆地,全程数千里,堪与汉代霍去病扫荡祁连山脉相比。

h4v6sY

已有(5)人评论

心灵捕手 该用户已被删除
心灵捕手 发表于 2011-2-18 23:21:00

唐史读着过瘾啊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心灵捕手 该用户已被删除
心灵捕手 发表于 2011-2-18 23:21:00

唐史读着过瘾啊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0

主题

1522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5418

版主勋章小马勋章

SLIK 发表于 2011-11-11 00:59:25
孙子云 :凡战者 以奇胜 以正合 故善出奇者 无穷如天地 又云: 战事不过奇、正。 骑兵就是奇兵 看来唐人颇得孙子真传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

回帖

7704

积分

超级大马疯

积分
7704
阿力 发表于 2011-12-4 12:06:43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